为加强中法文化遗产合作交流,探索晋城文化遗产科学保护传承、持续发展利用,提高晋城历史文化国际影响力,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工作委员会于2025年7月29至31日在山西晋城组织了第3期城乡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系列研讨交流活动,期间中法专家调研考察了晋城市代表性文物保护单位和传统村落,实地检测分析了传统建筑墙体保护情况,31日下午举办了《中法晋城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研讨会》(Séminaire franco-chinois sur la protection et la valorisation du patrimoine historique et culturel de Jincheng)。
第3期城乡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交流活动会场
交流活动由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工作委员会主办;天津大学中法文化遗产与城市研究中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设计研究总院、晋城合为规划设计集团承办;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巴黎建筑与遗产城当代中国建筑观察站、波尔多国立建筑与景观学校、法国夏约学院、晋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晋城市文旅局共同协办。
Le séminaire est organisé par le Comité de travail sur la protection et la valorisation du patrimoine historique et culturel de la Soci Hébergé par l'été chinoise d'urbanisme, co-organisé par le Centre franco - chinois de la ville et du patrimoine de l'Université de Tianjin, Institut de conception et de recherche architecturale, Université d'architecture et de technologie de Xi'an et le Groupe He Wei de planification et de conception de Jincheng, et associés à l'organisation le Centre de recherche en aménagement du territoire du Ministère des ressources naturelles de Chine, Observatoire de l'architecture contemporaine chinoise de la Cité de l'architecture et du Patrimoine, 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architecture et de paysage de Bordeaux, École Chaillot, Bureau de la planification urbaine et des ressources naturelles de Jincheng, Bureau de la culture et du tourisme de Jincheng.
李锦生主持会议
研讨会由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原一级巡视员、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工作委员会创办人李锦生主持。(Li Jinsheng, ancien inspecteur de premier niveau du Département du logement et de la construction urbaine et rurale de la province du Shanxi, fondateur du Comité de protection et d'utilisation du patrimoine historique et culturel de l'Association chinoise d'urbanisme)
晋城市政府副秘书长陈跃武出席并致开幕词。(Chen Yuewu, secrétaire général adjoint du gouvernement de Jincheng)
陈跃武致辞
陈跃武介绍了晋城的历史文化资源与保护利用成果。晋城地处太行山南麓,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宋金以前木结构建筑占全国总量的1/3,被誉为“中国古建博物馆”。近年来,晋城实施五大策略推进历史文化资源利用,包括将皇城堡、郭峪堡等六处古堡打包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造皇城相府等4A级以上旅游景区,建设文化主题公园,实施“百村百院”工程,构建特色博物馆群等。他表示,希望借助国际视野和本土智慧,共同开启历史文化保护新篇章,期待各位专家为晋城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把脉支招。
张春彦发言
天津大学中法文化遗产和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建筑学院书记、教授张春彦(Zhang Chunyan, directeur du Centre de recherche sur le patrimoine culturel et les villes sino-françaises de l'Université de Tianjin, secrétaire du Parti pour la faculté d'architecture et professeu),认为晋城的文化遗产在数量、年代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保护任务重、压力大,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他提到欧洲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方面有过类似阶段,目前更注重区域性、与文化相关的服务系统。他强调文化遗产保护应关注活态传承,避免过度旅游化,让游客获得深度体验。同时,他希望通过与法国专家的合作交流,将传统文化和建筑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并期待未来能持续推进相关工作。
李欣鹏发言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乡规划系副主任、副教授、设计研究总院文化传承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欣鹏(Li Xinpeng, directeur adjoint et professeur agrégé du Département de planification urbaine et rurale de l'Université d'architecture et de technologie de Xi'an, et directeur adjoint de l'Institut de conception du patrimoine culturel de l'Institut général de conception et),讲解了晋城城乡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体系规划成果,规划对晋城城乡历史文化进行了系统调研,建立了“现状分析—历史研究—价值体系—保护体系—传承体系”的完整工作体系,以晋城文化遗产空间特征为基础,探索历史文化要素的关联性与整体性。他提出晋城历史文化新定位:“晋城是炎帝故里和中华文明发展历史的重要标识地,是我国早期木结构建筑和古镇古村古堡最密集地区,是农耕文化时代黄河流域传统人居文化思想和营建智慧的国家代表,是活态、真实和具有世界价值的文化遗产地”。规划构建了涵盖5大维度、15个大类、34个子类的价值体系,提炼出七大核心价值,并明确了价值体系对应的空间载体,进而搭建起历史文化空间网络格局——包含四大富集核心区域、线性历史廊道及关键自然与人文坐标,并识别了33处历史镇村集中连片保护单元。提出三大保护传承策略:一是人文优先、山水宜居,依托连片文化景观推进保护;二是全域整合、古今融合,借鉴古代人居智慧指导当代发展;三是网络构建、中心引领,发挥现代设施与中心城市的服务作用。整体思路强调从单一保护向环境、结构、区域保护拓展,将传统人居智慧融入当代实践。规划以人为核心,系统制定了历史城区、镇区和传统村落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公共服务、加强遗产活化利用等方面的具体举措。
晋城城乡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体系规划
丹尼斯·范登布鲁克发言
法国建筑遗产保护修复技术公司石质文物建筑保护专家、法国夏约学院教师丹尼斯·范登布鲁克(Denis VAN DEN BROËCK, Expert en conservation des monuments en pierre, Enseignant à l’École de Chaillot, Entreprise ECP),从建筑材料保护的微观视角切入,分享了历史建筑修复的关键技术与实践经验。通过对晋城古堡、古建的实地考察,丹尼斯指出石料损坏是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而90%的石料受损源于水的侵蚀——包括地下水渗透、雨水冲刷等自然因素,以及排水系统处理不当、人为活动(如日常用水、洗涤剂使用)等人为因素。水的侵蚀会引发毛细现象,导致墙体内部盐分迁移,在冻融循环中造成石料膨胀、表面脱落,加剧结构损坏。此外,材料兼容性问题也会加速建筑老化。针对这些问题,丹尼斯强调科学检测与监测的重要性:通过检测墙体pH值、相对湿度,分析石料成分与盐分种类,可精准判断损坏原因并制定针对性修复方案;利用红外线检测技术,可识别墙体潮湿区域与盐分分布,为修复提供数据支持。他还分享了简单有效的保护措施,如在石碑、雕像底部添加垫石隔绝潮气,可延长其寿命10-20年;优化排水系统,避免雨水直接冲刷墙体等。这些技术手段虽看似细微,却能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有效延缓遗产损坏,为晋城的文物修复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
石质文物的保护
洛朗·古尤-博尚发言
建筑与景观学校资深建筑师、建筑、景观和领土领域的教师、建筑师洛朗·古尤-博尚(Laurent GOUYOU-BEAUCHAMPS, Architecte, 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architecture et de paysage de Bordeaux),则从景观整体性与人文传承的角度展开论述。他通过在晋城拍摄的系列照片,强调“景观”不仅是孤立的景点,更是包含村庄、农业活动、居民、生活气息的有机整体。例如,皇家建筑与普通民居的屋顶虽性质不同,却同样体现了对传统工艺的坚守,且背后都连着广阔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他特别关注居民在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如三代人自发保护庙宇文物的案例,揭示了民间热情与信仰对遗产传承的重要性。洛朗提出,遗产保护需思考“活态传承”的度:村落是否应保留居民?如何平衡游客体验与居民生活?他以高端民宿吸引年轻游客的现象为例,指出年轻人对遗产的期待是保护工作需要关注的重点。此外,他强调国际交流的双向性——通过组织中外年轻志愿者参与文物修复工作,既能传承修复技艺,又能促进文化传播,助力晋城历史文化走向世界。
兰德发言
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巴黎建筑与遗产城当代中国建筑观察站负责人兰德(Françoise GED, Membre de l’Académie d’architecture de France, Responsable de l’Observatoire de l'architecture contemporaine chinoise, Cité de l’architecture et du patrimoine),从宏观层面深入探讨了遗产保护的核心命题,围绕“何为遗产”“为何保护”“保护重点是什么”展开深刻思考,为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思路。在“何为遗产”的界定上,她认为遗产的范畴远不止于我们通常所认知的自然景观与古建筑、雕塑、壁画等物质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它应具备国际视野下的普遍价值。这种普遍价值意味着遗产不仅是某个地区、某个民族的财富,更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瑰宝,承载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印记,连接着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于“为何保护”这一问题,兰德强调保护的本质在于传承。遗产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脉络延续的载体,若不加以保护,后代将失去了解过去、感知历史的重要途径。同时,她明确指出保护的对象与受益群体并非单一的,遗产不应仅仅成为供旅游者参观打卡的景点,更应服务于当地居民与子孙后代。当地居民在与遗产长期共存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认知、家庭观念与宗教信仰,这些都与遗产紧密相连,保护遗产也是在保护他们的生活方式与精神家园。关于“保护重点是什么”,兰德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了清晰的方向。她认为,当前遗产破坏程度日益加剧,当务之急是优先抢救那些岌岌可危的遗产。正如丹尼斯·范登布鲁克所介绍的,水与墙体的关系等细节问题都可能对遗产造成严重威胁,及时挽救濒危遗产是保护工作的基础。针对晋城的保护工作,兰德建议:优先抢救岌岌可危的遗产;通过培训不同层级人员(包括居民)提升保护意识,因为居民是发现问题的第一主体;从小范围试点入手,验证保护措施的有效性;依托中法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深化交流,加速知识转化与实践落地。兰德特别关注年轻一代对遗产的态度,呼吁倾听他们的需求,以确保保护工作与时代发展相契合。此外,她还专门设置了提问环节,询问他们是否期待现代化城区便利、如何平衡“住遗产区域”与“拥崭新居所”等。她强调,这些答案关乎保护未来,了解年轻人的认知与期待,才能让措施契合时代,确保遗产传承获得持续动力,实现长久存续。
张伟发言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副所长张伟(ZHANG Wei, Directeur adjoint de l’Institut de protection de la nature et de la culture, Urbaniste senior),表示晋城历史文化遗产有着类型丰富、数量众多、涵盖时间跨度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比高的特点。对于其整体性保护与系统性活化利用,可从三方面着手。其一,历史文化遗产在选址、文化景观等方面与其依托的自然环境高度相关,像青莲寺、开化寺的选址就充分考虑了周边自然山水与景观关系,因此应将二者作为整体进行保护。其二,在坚持保护第一的前提下,要探索多样化的文化遗产活态利用方式,动员社会各方参与保护。铁佛寺的案例在尊重产权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原产权所有者转变为文化遗产守护者,这一做法具有推广价值。其三,需落实把文物保护管理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的要求,结合 “3+N” 主体功能区中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区的识别和划定,衔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依法合规地开展历史文化遗产空间的整体保护与系统利用。
左玉罡发言
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历史街区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西城区牛街街道责任规划师左玉罡(ZUO Yugang, Directeur du Centre de recherche sur les quartiers historiques de l’Institut de recherche en architecture ancienne de Pékin, Urbaniste en charge du quartier Niu Jie dans l’arrondissement de Xicheng à Pékin), 从乡村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景观两方面分享了交流感受。在价值层面,文化遗产保护思想与西方现代社会文明同步兴起,受法英等国启蒙运动影响,具有艺术和历史价值的建筑从私有财产转变为社会公共遗产;19世纪欧洲工业化中大量历史建筑被拆,雨果的行动推动了保护,这也启示晋城在城乡一体化等发展阶段,需结合乡俗文化传承探索可持续保护路径,以形成综合价值,为山西乃至全国乡村文化发展和文化自信建设发挥示范作用。在景观层面,要尊重乡村文化遗产的景观、营建逻辑和文化传统,保留历史遗产与景观,避免街道整治过度统一简单化;应继承传统维修智慧并应用现代科技延长老物件寿命,同时回应村民现代生活需求,引入各类现代元素打造有视觉和体验张力的生活场景;精心打磨的整体文化景观不仅能够赋能保护,还能提升经济价值与吸引力,破解晋城乡村文化遗产量大、投资弱的困境,带动文化旅游和现代农业发展。
彭亮发言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研究员彭亮(PENG Liang, Chercheur associé à l'École d'architecture de l'Université de Tianjin)介绍了中法文化遗产保护合作的实践经验。天津大学与法国驻华大使馆共建的中法文化遗产与城市研究中心,致力于推动两国在学术交流、合作研究、工作坊及培训等方面的合作。法国在风景遗产保护领域起步早,1993年便颁布《景观法》,将风景视为国家珍宝,其跨区域保护经验(如鲁尔河谷沿线300公里历史城镇与城堡的整体性保护),对晋城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彭亮提到,晋城与鲁尔河谷在河谷型地貌、沿线遗产分布等方面具有相似性,未来可通过合作研究,借鉴法国在跨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等方面的机制,推动晋城自然与文化要素的系统性保护。
张建军发言
晋城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军(Zhang Jianjun, directeur du Centre de recherche sur la protection du patrimoine culturel de la ville de Jincheng)指出了晋城古堡保护面临的五大挑战:一是世界级的遗产,村镇级的保护;二是人口流失,原住民的减少;三是采矿资源开发与古建保护存在矛盾;四是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的分歧日益凸显;五是中外保护理念存在差异。他强调保护应敬畏其自然走向,而非主观破坏,要让遗产在当代延续新的生命力。
张晔华发言
合为集团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张晔华(Zhang Yehua, directeur général adjoint et ingénieur principal du groupe Hewei)分享了实践中的困惑与探索。多年来,合为集团编制了泽州古城、沁河流域古村镇等保护规划,虽在局部保护规划上有所实践,但缺乏对全域历史文化遗产的系统性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研究为全域保护奠定了基础,而法国专家关于材料保护、文化生态、居民参与的建议则提供了新的思路。张晔华提出,晋城历史文化遗存多分布在中心城市外围,与人口城镇化趋势形成矛盾,如何平衡保护与发展是现实难题。目前,集团受市政府委托开展“晋城市首届古建文化季”活动,试图以当代艺术手法活化文化遗产,希望借助国际专家智慧,探索更有效的保护与活化路径。
马会正发言
晋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马会正(Ma Huizheng, Bureau du Logement et de la Construction Urbaine et Rurale de la Ville de Jincheng)结合传统村落保护的一线经验,指出晋城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虽数量众多,但亟须提升社会影响力。法国专家关于材料细节、保护理念及原住民角色的讨论,为实践提供了重要启示。他认为,年轻人不愿返回乡村居住,核心原因是传统村落的生活条件难以满足现代生产生活需求,如何借鉴法国在“贴近社会生活的传承方式”,是未来需要探索的重要方向。
张敏发言
晋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张敏(Zhang Min, vice-directrice du Bureau de la planification et des ressources naturelles de la ville de Jincheng)回顾了晋城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发展历程:从2010年对沁河流域古堡的系统研究,到2017年推动太行古堡申遗,再到2023年国土空间规划将晋城定位为“黄河流域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旅游康养中心城市”,保护理念与实践方式不断优化升级。规划中提出的“魅力空间”概念以及“提升文化高度、深度、鲜度、温度”的目标,为当前工作提供了指引。然而,保护工作仍面临部门协同不足、系统研究缺乏、资金政策有限、年轻人参与度低等挑战。张敏强调,保护的核心是“人”——既要服务本地居民,提升其对文化遗产的价值认知,又要兼顾旅游开发与国际传播;需借鉴法国在社会参与、制度创新等方面的经验,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保护格局。
高青定发言
晋城合为规划设计集团董事长、高级工程师高青定(Gao Qingding, président du groupe de conception et de planification Jincheng Hewan et ingénieur senior),从规划设计企业实践视角出发,强调晋城历史文化保护需系统性思维与多维度协同。具体而言,要全域统筹“点、线、面”:“点”上精准保护单体建筑,运用法国材料技术解决问题;“线”上依托线性要素串联遗产点形成文化廊道;“面”上整合连片保护,避免碎片化开发。同时,需协同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旅游发展等目标,如“百村百院”工程平衡开发与原住民保留的同时,借鉴法国“活态传承”理念,开发旅游深度体验项目;加强科技赋能,利用数字化技术。机制上,建议建立跨部门平台、完善地方条例、拓展多元资金渠道;还需加强人才培养与国际交流,与高校合作、引进法国技术理念,让文化资源转化为城乡发展动能。
李锦生在会议总结中强调,为期三天的中法晋城城乡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交流活动非常成功,中法专家、地方历史文化保护工作者边考察调研、边交流讨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专家们在遗产现场针对保护修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的解决方案,他们对晋城历史文化遗产赞叹不已,认为是人类的文化瑰宝,保护传承好、发展利用好具有广泛的国际意义,这次活动扩大了晋城文化遗产的国际影响力,保护利用工作将会得到国际的关心和支持。今天下午5个小时的会场交流大家意犹未尽,从遗产微观保护技术举措到宏观全域保护利用体系规划,感到晋城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任务重大、意义深远,挑战与机遇并存。大家普遍认为,一是晋城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应当体系化构建、系统性推动,编制全域城乡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体系规划意义很大,接下来应当根据体系规划出台具体行动方案,落实各级各部门任务,“十五五”期间,要把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及千万工程与城乡历史文化有机融合、形成合力,强化顶层设计创新,出台系列发展支持政策,破解保护工作难到位、社会力量难介入的问题,强抓试点示范,开展老屋抢救行动;二是继续加强与国内、国外广泛合作交流,共同培养地方技术与管理力量,引进国际国内资金和项目,推动晋城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向更高水平发展;三是加快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沁河丹河流域是我国古村古镇古建筑最密集、最丰富的地区,当前面临着严重的古村人口空心化和传统民居自然消失状况,需要开展传统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实施评估和整体修编工作,创新保护发展政策,实施传统村落抢救行动,推动文化遗产在晋城集群式保护与发展振兴,积极改善人居环境,吸引社会资本保护、活化和利用老房老院,促进新型人口回流传统村落,讲好乡村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晋城故事。
泽州县小南村二仙庙
阳城县皇城相府
阳城县皇城相府
阳城县郭峪古城合影
阳城县郭峪古城
阳城县郭峪古城
阳城县海会寺
阳城县海会寺
沁水县湘峪古堡
沁水县湘峪古堡
沁水县湘峪古堡
沁水县窦庄建筑群
沁水县窦庄建筑群
高平市大周村古寺庙建筑群
高平市大周村古寺庙建筑群
高平市开化寺
高平市开化寺
高平市铁佛寺
合为集团合影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工作委员会(下称“委员会”)是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的二级机构,2025年4月批准成立,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凝聚全国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领域广大科学研究、规划设计、项目策划、投资建设、管理运营、工程建设、教育宣传等技术机构、行业企业和工作者,建立全国性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发展智库和交流合作平台,服务各地政府、企业和项目,开展技术研究研发、政策法规探索、先进经验交流、优秀实践总结、宣传推广普及等工作,探索中国特色的城市和乡村历史文化科学保护、永续利用发展之路,促进历史文化保护与区域经济、城市更新、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让历史文化生发出时代活力魅力,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
近期重点在全国范围围绕城乡历史文化保护利用项目和实践开展系列交流活动。欢迎各有关机构、企业与委员会联系,共同举办交流研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