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城镇体系规划(2018-2035)
一、总体思路: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改革,坚定转型,迈进大连城乡发展的新时代
规划期大连市城乡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适应新常态,落实新思想,以人民为中心,转型精明目标、精巧统筹、精准施策,推进新型城镇化、激活发展新动能,统筹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以具有大连特色的空间生产供给侧改革,迈进大连城乡发展的新时代。
总体思路的具体内涵包括:
精明目标:以人为本的精明目标,就是由过去的重扩张、重增量、重物质、重硬设施,转型精明收缩、更重功能、品质、结构,更重存量、整合增量,更加以人为中心,更重偏软的设施和功能(如生态、绿道、功能植入、品质提升、文化性提升、结构完善)。
精巧统筹:生态、生活、生产,城乡空间、生态空间、产业空间、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和动力重塑,等等,所有这些方面之间都要实现精巧统筹、互为支撑,每一个方面、每一个干预都要争取实现复合功能,从而实现最优整体效应和最优整体性的建构。
精准施策:一是要精准地抓住市域城乡发展整体系统中的关键矛盾,二是规划不仅要有宏观思路,还要有具有宏观战略意义的中微观结构和要素的精准目标和行动规划。
推进新型城镇化:以量、增量、制造业和投资拉动为中心、过度政府主导、传统功能与空间视角、“遍地开花”的传统城镇化模式,要转型富于大连特色的以质量、功能和整体结构为中心,以存量升级、内生动力激活和竞争力再造为中心,有机转型、整合增量发展,以人为本、生态文明、城乡统筹、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广泛培育城乡新功能、有重点有步骤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激活发展新动能:以真正符合新常态、后中等发展期需求规律的空间供给,激发出大连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这些新动力包括:
• 公共配套优越、景观生态怡人的高品质人居环境留住和吸引来人才;
• 高品质城市中心区、复合功能城区、系统配套的转型提升城区(老城区、工业区、新城区均有可能)成为金融、总部、研发、营销展览、创意、孵化等生产性服产业、创新产业的集聚区,并通过它们留住和吸引具有竞争力的制造业;
• 结构清晰、功能完善(文化等)、接轨时代的高品质城市中心区和城区带来的一般城市商贸服务业和旅游业复兴;
• 有重点扶持、紧凑发展的高水平产业园区,让现有产业园区和制造业发展转型升级;
• 遵循自然生态和经济生态规律,生态保护、农业发展、景观塑造和乡村旅游业复合的乡村发展带来的农业、渔业、滨海与陆地乡村旅游业,以及对整个市域吸引力的提升;
• 基础设施的功能升级,实现以服务水平和国际化对相关业务的竞争力;
• 治理现代化对城市居民普遍热情与活力的激发和对外来人口的吸引。
统筹解决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不平衡,民生短板,在大连主要是城市部分地区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不足,在乡村则还存在比较广泛的基础民生需求;不充分,真正的现代化。这两方面的问题要通过精明目标、精巧统筹、精准施策来协同起来同时解决。
二、发展总目标:中国北方人居典范城市和国际创新都会
大连市城乡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力争成为新改革周期,我国东北地区以空间生产供给侧改革实现解套旧发展模式、激活新发展动能、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国际合作中国模式输出的新范式、实现城乡空间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排头兵,到规划期末,将大连建设成为中国北方人居典范城市和国际创新都会。
为实现“中国北方人居典范城市和国际创新都会
”的总体目标,大连将着力构建“五城四中心一典范”的功能支撑体系。
• 五城:国际宜居典范城市;国际时尚创新城市;国际旅游度假城市;国际文化交流城市;国际自由贸易城市
• 四中心: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东北亚国际贸易中心
• “一典范”:国际产业模式和产能合作典范
突出“人居典范城市”和“国际创新都会”为城市发展总目标,前者,一方面最直接体现了以人为本,另一方面,新的时代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也越来越决定于能不能让人民满意、能不能留住人、吸引人。后者,新时代背景下经济发展必须是创新经济,创新与国际化的高度关联,是改革开放以来始终行之有效的法宝之一,大连在创新和国际化两方面,在中国北方地区都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并已形成“IP”。同时,前述的国际经验表明,人居典范城市,才能成为最好的创新城市。“人居典范城市”的建设,在大连的现状下也需要有更多的创新。因此,发展总目标既体现以人民为中心,又具有时代性、国际性和务实性。当然,这个总目标其实不只是两个方面,而是统筹着生态、城乡聚落、生产发展和设施体系全系统的目标,也是一个必须统筹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目标,这种系统逻辑内涵具体体现于“(三)发展分目标和指标体系”。
三、发展分目标和指标体系
为了实现“人居典范城市”和“国际创新都会”的发展总目标,大连市城乡发展的具体分目标包括:
• 优越复合生态
• 精致宜人空间
• 精益创新经济
• 人性精准配套
• 精明有机都市
• 现代创新文化与治理
四、战略重点
1. 转变发展思路,创新治理模式。
坚定贯彻落实改革创新、转型发展要求,尊重规律、迎难而上、整体统筹,调整发展目标和行动规划,完善配套政策机制,为把握时代脉搏、重振发展活力做好指导思想和治理体系上的准备。以打造绿色、精明、功能完备、有机分工、品质卓越、城乡协同均优的滨海半岛型网络化都市区为目标,突出重视符合新发展阶段需求的重点功能及其空间与中微观结构升级与建设,协同民生工程持续完善升级,重大项目与微易行动结合,推进市域城乡空间生产的供给侧改革
2. 有机营建市域高品质中心区和城区体系。
突出重视规模与结构合理、精致人性、功能复合、创新活力的高品质中心区、公共设施与公共活动区和高品质居住生活区建设,持续完善精明紧凑、品质卓越、功能完备、有机协同的市域高品质中心区和城区体系,持续升级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枢。
3. 构建精明、高效、创新型都市产业体系。
突出重视精明高效、创新性、战略性、整体型产业体系建设,以创新经济体系、重点园区、城市经济和复合农业经济为重点,协同城镇体系,打造系统前瞻、优势与特色突出、竞争有序、效益彰显的经济体系。
4. 修复和发展生态有机、功能复合的滨海半岛自然生态系统。
突出重视“最低成本的最优功能和最高品质”,修复和发展绿色有机、功能复合的滨海半岛型自然生态系统及其中的自然村落,持续强化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生态性和公共性,协同市域城镇体系、经济体系构建有机嵌套的滨海半岛型自然生态与景观网络体系,让市域绿地、农田、开放空间体系及其中的自然聚落,成为自然有机、功能复合、触手可及、本地特色鲜明的大连品质与功能的“名片”,和精明有机网络型都市化发展的绿色基底、活力基因。
5. 系统梳理、分类转型规模过大的开发空间与项目。
梳理现状发展项目,尤其是大尺度增量发展项目,因地制宜综合运用“延续”、“提升”、“盘活”、“弃子”、“网络优化/治孤”、“精明收缩”、“生态化转型”、“留白”作为战略储备空间、等不同策略,推动现状发展项目分类转型发展。
6. 协同总体战略,以人为本、精准配套完善市域公共服务与设施网络体系。
协同生活、生产、生态空间体系,交通设施体系与基础设施体系精明精准布局,优化功能与品质,打造精明、人性、韧性的交通与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大连主要城镇组团建设用地利用状态(2016)
大连市城镇体系状态(2016)
市域规划拼合图
市域规划拼合结构图
大连市域重点城市组团规划指引图(核心都市区)
大连市域重点城市组团规划指引图(普湾都市新区)
大连市域重点城市组团规划指引图(旅顺口都市新区)
大连市域重点城市组团规划指引图(瓦房店)
大连市域重点城市组团规划指引图(庄河)
大连市域重点城市组团规划指引图(长海)
大连市域重点城市组团规划指引图(长兴岛)
大连市域重点城市组团规划指引图(花园口)
大连市域重点城市组团规划指引图(皮杨)
大连市域重点城市组团规划指引图(太平湾)
特别说明:崔功豪教授团队曾参与两版大连城镇体系规划编制。
大连市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年)是针对大连全市域发展的区域规划,是大连市委市政府最高也是最基础层次的地方发展规划,是各类规划的引领。以本规划为基础,从区域规划à总体规划à分区规划à详细规划,构成了大连市完整的指导和调控全市发展的规划体系。核心任务是为大连在全新的时代和区域背景中,确立市域整体统筹发展的目标图景和行动计划,为市域内部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指导。
大连市城镇体系规划(2018-2035年)是大连市在党的十八大后以及当前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城乡空间发展新顶层设计。十八大明确,我国发展环境已经深刻转型,需要全面深 化改革;十九大进一步从理论和制度上确立,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该规划是一个全面深化改革、坚定转型创新、决胜全面小康并基本 实现现代化的规划。规划的性质决定了大连城乡空间发展的现状模式与路 径需要全面检讨、深刻转型,新规划要力求在挑战更加严峻 的新发展环境和目标更加高远的新时代要求下,能够精细统 筹大连已经没有很大优势的资源和发展基础,精准谋划政府对城乡空间发展的创新目标与行动,重塑市域从经济到社会到生态、从中心到边缘、从城市到乡村的发展动力,帮助大 连不仅扭转当前发展的不利态势,而且争取实现在东北地区 率先解决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矛盾、实现决胜全面小康和基本实现现代化战役的伟大胜利。
大连市域总体发展战略示意图(2005-2020)
大连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图(2018-2035)
本文语境为2018年。文图资料由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授权发布。